2005年,在上海愛爾眼科醫院的屈光手術室中,一束飛秒激光劃破黑暗。王明旭教授以精湛醫術,成功完成中國首例飛秒激光手術,為千萬近視患者開啟 “無刀摘鏡” 的嶄新視界。二十載光陰流轉,近日,身兼愛爾眼科美國分部 CEO、哈佛大學與麻省理工學院醫學博士、激光物理學博士多重身份的王明旭教授重返故地,值此上海愛爾成立 20 周年之際,攜手醫院屈光科專家團隊,融合國際前沿理念與本土診療智慧,將為廣大患者帶來一場重塑清晰 “視” 界的專業診療盛宴。

全球視野·國際標準·患者為本
活動當天,上海愛爾眼科醫院副總院長、愛爾眼科國際屈光手術專家委員會委員蔡勁鋒院長陪同王明旭教授參觀了屈光科室及手術室,王教授對醫院環境、檢查及手術設備、診療流程等方面進行了深入了解,也對醫院的硬件設施與技術實力給予了高度評價。


在“穿越視界的對話——王明旭和他的專家朋友們”的科普見面會上,一張覆蓋全球的眼科版圖徐徐展開,王明旭教授強調:“愛爾不僅屬于中國,更屬于世界。上海愛爾用二十年征程蛻變成為了擁有國際視野、接軌國際頂尖技術和設備的眼科醫院。”
全球視野:從上海到田納西,從亞洲到歐美,974家醫療機構織就了一張“光明之網”,讓尖端技術無界流動,守護著每一雙渴望清晰的眼睛。
國際標準:作為愛爾眼科華東旗艦醫院、華東區屈光手術培訓帶教考核基地,這里用20年臨床深耕,將疑難眼病診療、屈光技術革新、學術科研孵化凝練為國際標準,成為長三角乃至全國的眼科燈塔。
患者為本:“技術再先進,也要回歸患者需求。”王教授特別點贊上海愛爾眼科醫院以患者為中心與個性化手術方案定制的理念。全球異地復查的完善體系,更是能讓患者輕松享受“上海手術,海外復查”的一對一服務。

全球技術和國際標準共振,權威專家與本土匠心對話
科技無國界,但創新的火種需要守護者傳遞;醫學有溫度,而卓越的標桿需要同行者共舉。活動現場,上海愛爾眼科醫院正式聘請王明旭教授擔任屈光手術名醫專家工作室的特聘國際專家——這不僅是對他深耕全球屈光領域的致敬,更是將硅谷前沿技術引入上海愛爾臨床的鄭重承諾。

儀式之后,上海愛爾眼科醫院副總院長蔡勁鋒、上海愛爾眼科醫院副院長李霞、上海愛爾浦亮眼科醫院副院長蔣麗、上海愛爾眼科醫院屈光科副主任毛凱波與王明旭教授齊聚一堂,共探屈光精尖技術、解答眼科同仁及患者朋友們最關心的問題,破解“選擇焦慮”。
當被問到“全飛秒和ICL怎么選”?蔡勁鋒院長回答道:“其實答案不在術式,而在每個人的眼部條件與眼睛數據。”李霞院長說:“從1800度超高度近視到‘近視+老花’人群,上海愛爾堅持 ‘可矯盡矯’。我們的個性化手術方案定制為每雙眼睛匹配最優方案——就像量體裁衣,精準才是硬道理。”
討論中,毛凱波主任也感嘆道:“我曾為一位程序員設計‘夜間視覺增強方案’。通過全光塑術式的智能化光學設計減少眩光與光暈,讓患者在夜間駕駛、運動健身等場景下的視覺體驗全面升級。術后他告訴我:‘加班到凌晨,代碼再沒重影過。’這讓我更堅信——技術必須服務于患者生活。”
同時,專家們還針對近年來日益增長的“老視問題”的解決方案展開討論。李霞院長說:“年齡增長不應以犧牲視覺質量為代價。通過屈光性飛秒晶體置換手術聯合多焦點晶體植入技術,患者術后可同步實現遠、中、近距離的高清視覺。50多歲也能享有25歲黃金視力!”——未來十年,老視治療將從‘看得見’向‘看得舒適、看得年輕’躍遷,這是醫療技術對生命質量的重新定義。

患者故事:20年,從“第一例”到“每一例”
2005年,王明旭教授在上海愛爾眼科醫院用一束飛秒激光,在中國屈光手術史上刻下“第一例”的里程碑;2025年,這束光已照亮千萬人的視界。
活動現場,當年的首例患者用影像跨越山海,為大家帶來了驚喜彩蛋,也道出了屬于“光明先鋒”的心聲——“我還記得摘鏡之前,常常發生同事和我打招呼,我卻因為沒有戴眼鏡看不清對方而沒有回應的情況,手術做完后,再也沒有了這種尷尬瞬間,整個人也輕松自在了許多!”
正如王教授所言:“技術會迭代,但醫者對光明的追求永不過時。上海愛爾的20年,是用‘每一例’的匠心,守護‘第一例’的初心。”

此次科普見面會中,專家們以眼為媒,以光為信,與在場的患者們共同見證了科技與人文的交融。未來,上海愛爾眼科醫院也將時刻保持國際視野、聚焦前沿、技術創新,加強與國內外眼科領域的交流與合作,為患者提供更全面、更專業的眼科醫療服務。二十載追光,出鞘必鋒芒。愿未來,上海愛爾眼科醫院繼續以匠心守護光明,以專業點亮視界!